疫情下有危亦有機 電子教科書發展迅速(18期)
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供應商 專家分享 教育資訊 電子教科書 香港電子教科書協會 教育專業第18期 曾慧敏會長香港電子教科書協會自 2012 年起,一直與教育局攜手並肩推動電子教科書發展,該會的會員出版了不同科目的電子教科書課本,讓老師能夠透過電子教科書進行授課。

香港電子教科書協會曾慧敏會長回顧電子教科書的發展時說:「開始推動電子教科書的時候,很多老師不明白電子教科書與電子平台的分別,協會透過舉辦大量的活動及工作坊,讓大眾得悉能合格的電子教科書,除了要跟循教育局訂下的高規格標準要求外,電子教科書課本內容亦與傳統的印刷課本一樣,要按教育局的特定機制安排送檢,兩項達標才能登上教育的『適用書目表』供學校選購。當時政府 WIFI 100 才剛開始推行,而 BYOD 亦不是很多學校推動,所以發展初期電子教科書的應用量很低。」
消委會調查發現 50% 小學採用電子教科書
自 2019 年至今,學校經歷了斷斷續續的停課,這突顯了電子學習的重要,政府投放大量資源推動電子學習,而學界亦加速完善校內基建及推動 BYOD,這樣對推動電子教科書無疑是打了一支強心針。
早前消委會就電子教科書市場調查發現,約 50% 回覆的小學表示學校有使用電子教科書,曾慧敏認為經過這兩年的間歇性停課,雖然對同學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,但從中亦加速了香港在推動電子教學的進程。「現在的學生對電子學習像是擁有如生俱來的能力,政府和學校亦有很多資源投放,再加上電子教科書協會的出版社會員持續優化產品,支援老師不論是在正常授課或是停課期間,都可以盡量減輕對學生的影響,近年電子教科書急速成長,這對協會會員是很大的鼓勵,而協會成員也有感對社會作出了有意義的貢獻。」曾慧敏笑着說。

推動電子教科書 統一平台介面設計
對於電子教科書未來的發展,會長曾慧敏表示,過去不同出版社開發的電子教科書,由於沒有統一的介面設計概念,因此老師和學生使用不同出版社生產的電子教科書時,會遇到介面不統一、難以適應的問題,這對老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是一大障礙。
因此,協會一直積極聯繫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城,為業界爭取建構電子教科書統一平台和使用界面,讓不同出版社能依循大家同意的統一介面標準來開發電子教科書,讓老師和學生不用受制於不同出版社的使用界面,減少摸索和適應的時間,這有助更快在學界建立使用電子教科書的習慣。
曾慧敏最後總結說:「過去一年協會增加了不少新成員,可見業界亦看到及認同香港電子教科書協會過去的努力,我們將繼續為優化電子教科課本平台及內容,以及為學校提供優質服務而努力。」

香港電子教科書協會簡介
香港電子教科書協會 ( 前稱香港電子教科書聯盟 ) 由參加香港政府教育局「電子教科書市塲開拓計劃」(EMADS) 獲批成員創立,會員包括電子教科書開發機構、專業人士、及教育機構等。協會目的是要推動香港電子教科書發展,及就電子教科書開發提出建議。